close

  王宗平《中國青年報》(2014年09月18日03版)
  近日,隨著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高考要不要考體育再次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無論贊成還是反對,都能說出N個理由。筆者對此看法很明確,體育應該納入高考選考科目。
  中國的學生體質已經28年持續下降。據教育部調查,小學三年級至初中,只有29%的學校每周上滿三節體育課,近80%的學生每天達不到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有的學校高中特別是高三基本全部停上體育課了。近年學生體質稍微出現好轉的“拐點”正是在15歲年齡段的體育中考。
  高考是個指揮棒,有關學校體育的文件再多,只要高考不考體育,很多學校、老師和家長就不會買體育的賬,重視體育只是口頭上的。儘管什麼一票否決、不能評優、不合格、不能畢業等強硬詞語充斥於各種文件,但到目前為止,全國也沒有哪個校長因為不重視體育而被問責,也沒有哪個學生因為體育低於50分而沒畢業,更沒有哪個家長因為不讓小孩參加體育鍛煉而受到譴責。
  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多種場合多次強調,青少年體質健康事關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每一個人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的根基,要把加強學校體育工作作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點。2007年中央7號文件、2012年國辦53號文件,都對推進體育高考有明確要求。
  在今年7月28日召開的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明確表示將增加體育課時。筆者測算,增加後體育總課時數可能僅次於語文和數學了。所以,體育既是核心課程,還是主幹課程,和語文、數學、外語、物理等學科同樣重要。
  國家如此重視學校體育和學生體質健康,怎麼這次高考改革就沒有體育的份兒呢?這與教育部近期針對學生體質連續下發了5個文件形成強烈的反差!
  把體育納入高考選考科目
  新的高考改革試點,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必考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選考科目成績組成。既然體育與其他學科同樣重要,為什麼不能給予其相同的地位,將體育與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放在一起讓學生自由選擇呢?為什麼體育不能成為新高考改革方案“3+X”中的“X”之一?
  體育成為選考科目,也是教育公平的體現。如果體育是必考科目,確實阻力會很大。學生的運動天賦和潛能(動商)因人而異,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看似公平其實欠科學。目前中國的學生,智商很高,情商也不低,缺的就是動商。既然大家認可物理、歷史等文化課方面的特長,為什麼不認可體育的特長呢?只有將體育納入選考科目,才能更公平。選不選體育,與選不選物理、歷史等學科一樣,學生自有考量。
  體育成為選考科目,不會增加學生負擔。比如甲同學選擇物理、生物、地理,乙同學選擇物理、生物、體育,都是選了3門。通常情況下花在體育上的時間比花在其他任何一門文化科目的時間要少得多,體育還會提高其他兩門選課的學習效率。這正符合高考改革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基本要義。
  體育成為選考科目,可以扭轉“唯分數論”。並不是人人都選體育,提高體育成績也並非想象的那麼容易,就像跑步,並不是人人都能成為博爾特。選擇考體育不等於不學習其他科目,不選考體育不等於不上體育課、不參加體質測試。體育不需要搞特殊,只要將體育特長與其他學科特長一視同仁,給擅長體育的學生一個高考“選科”的機會,讓體育真正成為德智體培養人才、德智體選拔人才的一個“籌碼”,可真正扭轉“唯分數論影響學生全面發展”的傾向。
  體育進高考考什麼、怎麼考
  體育中考已經在全國各地推廣10多年了,其操作方法已經規範化,並被社會廣泛認可,高考體育完全可以借鑒體育中考的模式。接下來就是該考什麼項目的問題。
  學生體質下降,主要是身體素質下降、體能下降,在各項素質中,耐力素質是關鍵。對18歲左右的青少年而言,800米、1000米跑既能考驗耐力,也能考驗速度和力量,是提高心肺功能最方便、最有效的手段。今年7月7日,教育部頒佈了新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將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列為初中、高中、大學各個年級的必測項目,測試方法和評分標準都已公佈,屆時只要參照高三年級對應的“耐力跑評分表”記載成績即可,要分數有分數,要等級有等級。這樣,體育成為新高考方案中的X之一就有了政策支持。此外,這兩項測試成績建議採用全電動計時,客觀、高效又便捷,減少人為因素,保證公平公正。因而,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最有利於提高學生體質,也最適合成為新高考改革方案中的X之一。
  根據調查,學生長跑成績的總體分佈大致呈現橄欖型,得高分不易,不及格的也很少,大多數人在60到90分之間。對大多數學生來說,經過鍛煉之後,取得較為理想的考分都是可以實現的。
  如果大家還認為體育納入選考有難度,還質疑800米、1000米作為學生選考體育項目的公平性和可操作性,那麼,教育部面對全國2.6億學生從2014年開始實施的新《標準》,豈不是如同“皇帝的新衣”?再說,每個高三的學生本來就要測試長跑,而且病殘、體弱、肥胖、不擅長跑步的學生可以不選考體育。
  體育進高考只是權宜之計
  體育納入高考選考科目,肯定不是一個最好的方法。培養體育興趣、養成運動習慣,才是體育的本原。體育進高考,可能會把原本就不受待見的體育變成單調、枯燥的應試考核,但體育作為選考科目的“負面效果”,相比扭轉學生體質不斷下滑的嚴峻態勢,只是小問題。與其繼續忽視體育、繼續讓學生體質再次探底,還不如讓體育成為新高考方案中的X之一,這樣至少能讓選擇體育作為高考的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以點帶面,成為遏制學生體質下降的有效方法之一。
  體育納入選考,是“以毒攻毒”不得已而為之,國外也有類似的先例,如法國高考體育也占10%。任何考試都是手段,不是目的,體育如果能夠成為高考的一個選考科目,將徹底改變以學習成績為考生唯一評價標準的社會價值觀。一旦應試教育不再盛行,體育像發達國家那樣成為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體育也就可以退出高考了。
  任何新制度和新政策的出台,都是一次激勵、一次糾偏,都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要想真正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就請從“高考選考體育”開始吧!
  (王宗平: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主任,二級教授。)  (原標題:體育應該成為高考選考科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u77uuyu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